离婚时写的保证书是否有用需要分情况来看,以下为你详细介绍:
有用的情况
如果保证书满足一定条件,那么在离婚时是可以作为证据或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:
内容合法合规:保证书的内容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,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。例如,保证书中不能约定一方不得再婚、不得生育子女等限制人身自由的条款,因为这些条款违反了法律规定和基本人权原则,是无效的。但如果保证书是关于财产分割、债务承担等内容,且不违反法律规定,通常是有效的。
双方自愿签署:保证书必须是双方在平等、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,不存在欺诈、胁迫等情形。比如一方以威胁、恐吓等方式迫使另一方签订保证书,那么该保证书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。如果是在双方冷静、理智的状态下,经过充分协商后自愿签署的,其效力更容易得到认可。
明确具体:保证书的内容应当明确、具体,具有可操作性。例如,在财产分割方面,要清楚地写明哪些财产归谁所有;在债务承担方面,要明确各自的债务范围和偿还责任。这样在离婚时,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就一目了然,便于执行。
无用的情况
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:若保证书中包含限制人身自由、侵犯基本权利等违法内容,或者违背社会道德风尚、公序良俗,该部分内容会被认定无效。比如约定一方不得与异性正常交往,这种条款因限制了人身自由而无效。
存在欺诈、胁迫等情形:如果在签订保证书时,一方通过欺诈手段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,或者在胁迫的情况下违背真实意愿签字,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。一旦被撤销,保证书自始无效。
内容模糊不清:保证书内容含糊其辞、模棱两可,无法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,在离婚诉讼中很难作为有效的证据来支持一方的主张。例如,只是简单写着“一方保证以后好好过日子”,但没有具体说明如何好好过日子以及相应的责任和义务,这样的保证书在法律上缺乏可执行性。
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符合条件的保证书具有一定效力,但在离婚诉讼中,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,不会仅仅依据保证书来判决。如果涉及到财产分割、子女抚养等重要问题,建议咨询专业律师,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13
2025-06
13
2025-06
13
2025-06
13
2025-06
13
2025-06
12
2025-06
12
2025-06
12
2025-06
12
2025-06
12
2025-06
11
2025-06
11
2025-06
11
2025-06
11
2025-06
11
2025-06
10
2025-06
10
2025-06
10
2025-06
10
2025-06
10
2025-06
09
2025-06
09
2025-06
09
2025-06
09
2025-06
09
2025-06
06
2025-06
06
2025-06
06
2025-06
06
2025-06
06
2025-06
05
2025-06
05
2025-06
05
2025-06
05
2025-06
05
2025-06
04
2025-06
04
2025-06
04
2025-06
04
2025-06
04
2025-06
03
2025-06
03
2025-06
03
2025-06
03
2025-06
03
2025-06
30
2025-05
30
2025-05
30
2025-05
30
2025-05
30
2025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