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婚时房产归属问题一直是婚姻法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。在我国,房产归谁取决于夫妻共同协议、法院判决或仲裁委员会裁决。
夫妻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达成共识,这也是理想的解决方式。夫妻共同商量并签订协议,确定房产的归属问题,一旦达成协议,法律上对该协议进行支持。当然,如果达成共识需要仲裁或调解,夫妻也可以寻求仲裁委员会或人民调解委员会协助解决。
如果夫妻无法达成共识,法院将作出判决。根据婚姻家庭法,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婚姻期间及离婚时得到的,除了两者协商一致规定否则均应根据贡献原则划分各自的份额。也就是说,离婚时,根据房产的主要产权人,房子的分配可以按贡献原则进行分割,分配的部分可以根据夫妻双方的自愿去分。
在婚姻法中认为婚姻期间自己购买的房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。也就是说,如果房产证上只有一方的名字,那么这个房子即使在婚姻期间购买的,也不属于共同财产。所以,在离婚时,这个房子一般归属于拥有房产证的一方。
在离婚时房屋归属问题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协商,并尊重法律的裁决。如果双方无法达成共识,必须通过法院或仲裁委员会调解。如果夫妻共同财产涉及到房子的话,要根据贡献原则进行分割。而对于只属于一方的房子,在离婚时也有其特殊性。
18
2025-04
18
2025-04
18
2025-04
18
2025-04
18
2025-04
17
2025-04
17
2025-04
17
2025-04
17
2025-04
17
2025-04
16
2025-04
16
2025-04
16
2025-04
16
2025-04
16
2025-04
15
2025-04
15
2025-04
15
2025-04
15
2025-04
15
2025-04
14
2025-04
14
2025-04
14
2025-04
14
2025-04
14
2025-04
14
2025-04
14
2025-04
14
2025-04
11
2025-04
11
2025-04
10
2025-04
10
2025-04
10
2025-04
10
2025-04
10
2025-04
09
2025-04
09
2025-04
09
2025-04
09
2025-04
09
2025-04
08
2025-04
08
2025-04
08
2025-04
08
2025-04
08
2025-04
07
2025-04
07
2025-04
07
2025-04
07
2025-04
07
2025-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