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婚时,夫妻共同财产应该分清,但是,对于夫妻共同负担的债务,也需要注意清算。具体来说,离婚后的个人债务应该由谁清偿?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,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相关法律规定和实际操作。
按照我国《民法典》千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,离婚时,夫妻双方应当根据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判决的共同约定,对家庭财产进行分配。如果夫妻财产中有债务,就必须解决债务清偿问题。夫妻应当对债务承担的比例进行协商,或者由法院进行合理分配。
如果离婚时债务太大,双方无法就债务承担比例达成一致,也可以通过提起诉讼来解决。在法院的判决下,双方应该按照相应比例或者全额清偿。此外,如果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有特定协议,夫妻离婚后,这些协议仍然有效,婚姻关系的解除不会改变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。
不仅如此,夫妻共同债务有两种情况:共同借款、共同赡养等。共同借款,当一方违约不还款,债权人有权追讨另一方的偿还。而共同赡养,债权人有权向配偶追债,但被追债人可以要求另一方偿还。
总的来说,在夫妻离婚时,双方共同承担的债务应该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分配和清偿。如果无法达成一致,需要依法通过诉讼解决。此外,离婚并不会解除夫妻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,双方应该继续按照债权债务的法律关系进行清偿,以免影响个人的信用记录和生活。
03
2025-04
03
2025-04
03
2025-04
03
2025-04
03
2025-04
02
2025-04
02
2025-04
02
2025-04
02
2025-04
02
2025-04
02
2025-04
01
2025-04
28
2025-03
28
2025-03
28
2025-03
28
2025-03
28
2025-03
27
2025-03
27
2025-03
27
2025-03
27
2025-03
27
2025-03
26
2025-03
26
2025-03
26
2025-03
26
2025-03
26
2025-03
25
2025-03
25
2025-03
25
2025-03
25
2025-03
25
2025-03
24
2025-03
24
2025-03
24
2025-03
24
2025-03
24
2025-03
21
2025-03
21
2025-03
21
2025-03
21
2025-03
21
2025-03
20
2025-03
20
2025-03
20
2025-03
20
2025-03
20
2025-03
19
2025-03
19
2025-03
19
2025-03